当前位置:广州展览服务公司养生老人头晕乏力 或是心理健康欠佳
老人头晕乏力 或是心理健康欠佳
2022-05-21

--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魏文石教授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作者李商隐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但也表达了自己人到老年的内心感受,意为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表现了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今天不少老年人也常常用此句来感叹于自己的人生状态。从这句名句中,我们也能看出当一个人到达人生晚年时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于健康角度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我国已经有更多城市步入老龄化城市,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当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那如何帮助老年人缓解心理压力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魏文石教授。

魏教授说,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确实非常突出,在临床上已经有不少病例,经常有患者身体不适来看病,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却发现原来是心理压力造成的躯体不适,而且患者本身还全然不知。造成老人心理压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空巢家庭"给老人带来的影响则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逢年过节多数家庭举家欢庆的时候,那些独居无子或者子女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聚在一起的老人,往往会承受不了。临床上就遇见过每到此时主动要求住院的病人。

魏教授告诉我们,帮助老人过得愉快,我们可以做很多事。当然从老人本身来说,其实只要换个角度看夕阳,心情也可以变得大大的不同,他更喜欢和老年人说的是:“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老人面临四大问题

魏教授说,目前老年人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四个--

1.器官老化

器官老化是老年人无可避免的事情,那该如何正确面对自己日益衰老的身体呢?

特别是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也会引起心理问题,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其中发生心理问题的老年人大概占到20%-50%左右。又如帕金森病,大约占到20%-30%;再如老年痴呆,此病会出现抑郁、焦虑,还会出现幻觉妄想,动作很散乱,睡眠节律的倒错。

2.环境改变

多数人是在退休的那刻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是老了,已经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从忙碌的工作中走出来,要接受新的悠闲的生活,不少习惯了工作的人一时非常难以接受。这样的一个环境改变,如何来更好的适应呢?

3.独守空房

“空巢家庭”的老人现在越来越多。当老两口都很健康的时候,家庭状况还是比较好的,相互有个照应,但如果有一方生了重病或者一方去世,子女又忙碌无法常常来陪老人,留守空房的老人感到异常的孤独。如何在独居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心情呢?这又是老人面临的一大问题。

4.经济压力

退休后的收入自然会有所下降,如何不因为收入下降而影响生活质量呢?用好每一分钱也成了老人关注的事情。

老人常见的心理障碍

魏教授说,老年人真正的精神障碍还不是很多,真正面临的是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包括了抑郁、焦虑、偏执、顽固,或者还没有严重到此表现为心情低落,不像过去那么开朗了。

抑郁和焦虑是要极其关注的两大心理障碍。抑郁和焦虑虽是两种病,但往往是抑郁合并焦虑,焦虑合并抑郁。

什么是抑郁?

抑郁的核心症状是:

第一,对生活、事物的兴趣下降,变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第二,主观能动性下降,什么都不想做。

第三,变得很悲观,极易想不开。

第四,思维反应迟钝。

而躯体症状表现为慢性头晕、头痛;胸闷;身上某个部位的疼痛,但是这个部位又是不固定的;容易早醒;吃饭过多或者过少。

什么是焦虑?

焦虑最核心的表现是:紧张不安,比如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对他来说可能会反复在想,很担心,然后变得恐惧害怕。比如有个病人患有高血压,他可以早上4点就起来量血压,然后一个小时量一次,不量不放心。

严重的焦虑可以表现为心慌,心脏要跳出来一样,或者就是觉得有憋死窒息的感觉。

心理障碍需要与疾病做鉴别

魏教授说,在确诊老年人心理障碍的同时,需要与一些疾病做鉴别。对于老人来说,心脑血管病又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其表现症状也往往有头晕、胸闷、疼痛等等。因此在诊断老人是心理障碍之前也要做一些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才能确诊。

而且多数老人在就诊前,也并没有意识到身体不适是心理障碍引起的,往往是在其他科室就诊后无发现不正常状况的提示下,才被医生确认为心理障碍。

举例来说,单就一个心痛而言,心痛可以是心绞痛,心绞痛表现的疼痛是压榨性疼痛,且疼痛部位比较确切,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但是如果是心理压力引起的躯体症状,疼痛部位不固定,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鉴别疾病很重要,切勿把心理障碍治成心脏病,也切勿把心脏病治成心理障碍。

缓解老人压力的方法

针对于上面所见的种种老人心理问题,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可以做什么?魏教授说--

从老人本身角度来看:

首先,拓宽自己的生活圈。老人本身不应该把自己圈在一个小圈子里,要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看书、书法、钓鱼、安全旅游……都可以,找到一个兴趣爱好,就可以在精神上振奋自己。另外,多参加社区里的活动,即便是在小区里散散步,也会遇到不少的邻居,大家一起聊聊天,也能使自己放松愉悦。

其次,形成一些固定的生活规律,比如可以给自己做个计划表,安排一下自己何时起床、何时锻炼、何时做点娱乐活动、何时吃饭、何时睡觉,让生活变得井井有条,也会让自己觉得每一天不是白过的,都是充实的。

从子女的角度来看:

中国人一向有"养儿防老"的观念。父母养育孩子多年,终于把孩子培养成人,可谓"养育之恩大于天"。因此对父母孝顺这是每个孩子无可推卸的责任。而当今社会不缺吃、不缺穿,那拿什么来孝敬父母呢?其实,陪父母聊聊天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不要嫌老人唠叨,因为那是他们关心你的表现,嘘寒问暖这里面道不尽的恰恰是父母对孩子的担忧。用你的话告诉他们:你很好,一切都很好,生活很幸福。让他们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你的生活过得非常好。

另外,不要等老人来告诉你他不舒服,因为这个时候往往已经有点晚了。多数老人会把自己的病痛隐藏起来,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不想让孩子来担心,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会对病痛感到担心而不自觉地当作身体一切都好,只是自己乱想。因此,作为子女,应该平常细心观察老人是不是有什么异样,并主动询问。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国外有政府指导的公益活动,社区的互动性,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特别难以克服的状况,可以找专业医生的咨询或者治疗。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现在我们的社区医生主要是以内科和外科为主,对于心理关爱这块关注的还很少。如果在这一块儿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会更加好。

老人心理问题的治疗

魏教授说,对于心理问题的治疗还是药物治疗。现在认为抑郁和焦虑是与大脑里某些神经递质有关系,比如说是五羟色胺。现在的药物主要是阻断五羟色胺,所以说是有效的。

一般来说,对抑郁和焦虑的病人只有50%的病人会完全治愈,还有一半的病人症状会反复。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应当寻求专业医师就诊。

另外,是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首先要控制好原发病,比如把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危险因素控制好。

总之,请老人记住:“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