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州展览服务公司养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率高 把握治疗时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率高 把握治疗时机
2023-11-0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是由于新生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类,多在”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中发现,是导致儿童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早产儿胎龄越短,出生体重越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那么其发病原因是什么?怎样判断该种病的发生?什么时候是最佳治疗时间呢?

随着新生儿医学不断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普遍建立,低体重和极低体重早产儿通过现代临床有效处理,成活率大大提高,随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也明显增加,据统计目前患病率高达20%。

提醒早产儿胎龄低、低体重儿和出生时有吸氧史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大约10%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经过早期治疗后可以避免致盲。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病因:用氧是明确因素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儿科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和早产儿成活率大幅度提高。加之医学助孕科技的发展,使早产儿的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在临床危重新生儿抢救和早产儿救助上,用氧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段。氧气在抢救新生儿生命的同时,也给他们的生活埋下隐患:氧气可以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国外资料表明,自20世纪40年代氧气被引入抢救系统后,虽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率,却使大量的孩子因晶状体后纤维增生”失明”,即视网膜病变。20世纪50年代,视网膜病变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早产儿致盲的重要疾病。20世纪60年代,氧的使用被强行削减,早产儿因”呼吸”窘迫而导致的脑瘫上升。20世纪70年代,氧又重新被使用。